联系宏源
  • 电话:0373-3878302(吕Sir)
  • 传真:0373-3878301
  • 手机:15137380542
  • 客服QQ:1092327062
  • 邮箱:1092327062@qq.com
  • 地址:新乡市陈堡工业园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前位置: > 尊龙z6手机登录 >

杨文远临摹唐代《书谱》作品谈致敬一个王朝的盛大文化背影

  李世民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与往昔很不一样的唐帝国,中国历史上最壮观绚丽的文化时代拉开序幕。

  唐王朝宽广、博大、自信的胸襟,宏大、磅礴、洒脱的气质,亦成就了文化艺术的盛世。

  唐代文化,不仅在诗歌,而且在书法、音乐、舞蹈、散文、宗教、思想方面,均达到高峰,极一时之盛。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比较欧洲中世纪与中国盛唐的差异时就这样写道:“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而且,唐朝在文化艺术方面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书法更是达到了高峰。特别是王羲之的书法在唐朝得到空前的推崇,加之唐太宗极爱王羲之书法,尤喜《兰亭序》,《晋书》的《王羲之传》的传论就是唐太宗亲自撰写的。唐太宗认为王羲之的书法,尽善尽美、古今第一。

  唐初的大书法家,最先扬名地是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加之他们留下的作品较多,大家也多会关注。紧接着,孙过庭、颜真卿登场了。

  唐代这些耀眼的大师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碑》,虞世南的《摹兰亭序》,褚遂良的《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祭侄文稿》,孙过庭的《书谱》等等。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方引出孙过庭及其墨迹作品《书谱》,实在是不想让《书谱》平平淡淡的出场。

  《书谱》是我多年来最喜欢临摹的草书作品之一,平素也时常翻阅它。在孙过庭遒劲飘逸的书法背后,唐代士人那十足的才气、高雅的心气以及张扬的个性,字里行间,显露无疑。

  孙过庭(约646~690),姓孙名虔礼,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其擅楷书、行书,尤长于草书,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劲,直逼二王。孙过庭不仅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创作技巧,而且还认同王羲之的人格修养,这为书法增加了更多的艺术品质和文化精神。《书谱》即是他书法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书谱》是第一篇体系完整的书学著作,孙过庭站在历史的高度,紧紧把握书法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对书法作品的构成和创作内涵深入浅出地剖析,对书法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系统地进行阐述,论述了书法创作的内在和外在条件、中国传统思想与书法的关系,并阐述了自己的书法审美思想等。

  孙过庭不仅构架了唐代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而且为中国古典书学理论的发展奠定深厚基础。

  实际上,经过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代,书法理论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成果,唐代可以说是到了一个集大成的时期,而孙过庭的伟大和《书谱》的里程碑意义,不仅在于其完成了这个集大成的任务,更重要地是孙过庭承上启下,提出了许多极为精辟的观点,以至于《书谱》之后的几个时代,书法理论基本上都没有超出《书谱》所划定的研究范围。

  孙过庭《书谱》几乎涉及了书法理论的方方面面,诸如史学、美学、创作、技法、教育、考证学等,他在文中所提出的很多观点,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书谱》的全文是从对前代书法家的评论开始的,在唐代,书者之于书法都有崇王羲之,抑王献之的风气,孙过庭也是王羲之的粉丝,其言曰:“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逸少比之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寥寥数字既对书法大家进行品评,又对书法脉络进行了梳理,这也可以说是孙过庭的书法史观。

  关于书法的本体论,孙过庭认为书法要“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即谓书法并非靠人力强求而成,而是要与自然相通。

  对书法艺术的形象认定方面,孙过庭反对书法“巧涉丹青,工亏翰墨”,同时又有“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的说法。

  关于创作,《书谱》的经典理论和美学思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五乖五合”说和意在笔先论。

  五乖五合的具体内容是:“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

  孙过庭创作美学中意在笔先思想的召示,主要表现在下面这段话中:“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闇于胸襟,自然容舆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

  另外,在书体论方面,孙过庭最典型的观点是对真、草二体的比较,“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再则,孙过庭对学书与成家的步骤和过程的讨论,亦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逾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二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当然了,孙过庭《书谱》墨迹亦是书法史上草书的经典作品,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虽然对前代书家颇为苛刻,但对孙过庭的草书却心悦诚服。他在《海岳名言》中说:“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跋《书谱》云“读孙虔礼《书谱》,委曲详尽,切实痛快,为古今论书第一要义。”

  著名美术家、西泠印社副社长朱关田先生认为:“传世《书谱》一序,文思缅密,词简意赅,溯源流、辨书体、评古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独具慧眼,颇多真知灼见。”

  毫无疑问,孙过庭当之无愧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划时代大师之一,《书谱》可以说照亮了唐朝以后的千余年的书法史。孙过庭不但大大超过了前人,而且为其后整个古代书法理论史上的绝大多数论书者所难以望其项背。

  杨文远,笔名萧远,籍贯甘肃靖远,丝路文化书写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起源地专栏作家,敦煌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第一辑系列专著编委,“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第二辑系列专著副主编,曾任《丝绸之路》杂志社副主编。

  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各报刊。作品被收录入《往事与前瞻》《大美金张掖》《醉美巴丹吉林》等多部散文集。曾获首届华夏散文二等奖,张掖市政府旅游文化文学类二等奖、三等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玉帛之路考察散文专著《丝路盐道》,《丝绸之路发展史》《丝路玉道》正在编辑出版之中。

  作者在写作之余酷爱研习书法,尤喜王羲之“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书法风格。平素行书习二王,草书习孙过庭《书谱》,多年临池不辍。书法作品被兰州大学图书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多家馆院收藏。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13 尊龙z6手机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